学院动态
中国武术学院23名师生参加全国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研究学术论坛
为加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历史与理论研究,深入挖掘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体育精神,结合筹办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4月12日-14日,由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指导,中国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主办的全国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研究学术论坛在云南民族大学顺利举办。
全国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研究学术论坛原计划于2024年12月下旬举办,后因故延期。该论坛是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论文报告会停办几届后的重新启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鼎力支持。云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阮朝奇主持开幕式,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理事长顾群、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吴世雄先后致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郭卫平致辞并宣布论坛开幕。
本次论坛以“传承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主题,旨在为民族传统体育领域专家学者搭建一个高水平的科研交流平台。截止2024年12月10日,该论坛共接收报送论文1550篇,经专家评审以及“中国知网”全文检测,录取参会论文555篇,其中专题报告445篇、墙报交流110篇,全国共有14所体育专业院校参会,征文投稿数量和录用数量都创历史新高,是民族体育学界多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
中国武术学院共有23位师生的文章被该论坛录用,其中专题报告22篇,墙报交流1篇;我院段全伟、彭翔吉、时婧三位教师受邀作大会主旨报告。此次论坛既展示了我院民族传统体育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最新成果,也为师生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科研交流平台。
论文 编号 | 论文题目 | 作者 | 第一作者单位 | 交流形式 |
ZI-42 | 高校民族民间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途径研究 | 段全伟 王巾轩 王旭 马天骥 | 北京体育大学 | 报告 |
ZⅢ-22 | 石锁运动起源与发展的历史学观察 | 彭翔吉 冷传奇 | 北京体育大学 | 报告 |
ZⅢ-69 | 《钦定武场条例》中关于清代武乡会试弓箭类项目的规定考论 | 时婧 | 北京体育大学 | 报告 |
ZⅢ-95 | 宋代温州地区武状元集中出现的成因分析——基于永嘉学派的理学考察 | 汪楠 | 北京体育大学 | 报告 |
ZⅢ-82 | 概念史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术语的生成与反思 | 胡少辉 齐晨晖 马学智 | 北京体育大学 | 报告 |
ZⅢ-19 | 从戈的功能与意象辨析武术技击与中华文明的早期发展 | 李亚群 马学智 艾斯卡尔﹒巴吐尔 谢兵 | 北京体育大学 | 报告 |
ZI-29 | 关联·价值·路径:红色武术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逻辑 | 谢兵 马学智 艾斯卡尔·巴吐尔 李亚群 | 北京体育大学 | 报告 |
ZIV-60 | 新质生产力赋能民族民间体育文化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现实挑战与实施策略 | 翟翠丽 段全伟 | 北京体育大学 | 报告 |
ZⅥ-93 | 新时代柔力球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张锦 段全伟 | 北京体育大学 | 报告 |
ZI-28 |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价值及路径 | 艾斯卡尔·巴吐尔 马学智 | 北京体育大学 | 报告 |
ZIV-51 | 传统体育运动处方助力民族传统体育新时代发展 | 黄雪桐 王晓军 | 北京体育大学 | 报告 |
ZⅥ-22 | 新时代民俗体育文化价值取向与传承进路——基于二贵摔跤的田野考察 | 杨华莉 张洪 马伯韬 | 北京体育大学 | 报告 |
ZⅣ-25 | 中华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国际化传播中“文化折扣”现象的成因与纾解路径 | 董晚芳 刘晓蕾 | 北京体育大学 | 报告 |
ZI-86 |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研究 | 吴昊 罗鑫 | 北京体育大学 | 报告 |
ZII-32 | 古丝绸之路五方狮子舞文化交融研究 | 王锦 | 北京体育大学 | 报告 |
ZⅢ-37 | 清代武举改革与武生行为失范——社会转型视角下职业群体社会越轨成因与治理启示 | 周煜 时婧 | 北京体育大学 | 报告 |
ZⅢ-47 | 民族民间体育瑰宝五方狮子舞:文化内涵的深度剖析与现代解读 | 黎江 刘一凡 | 北京体育大学 | 报告 |
ZⅢ-90 | 唐代敦煌壁画中的舞剑图研究: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历史与文化的瑰宝 | 潘梦溪 | 北京体育大学 | 报告 |
ZIV-53 | 行动者网络视角下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创新性传播路径——以高校青年的具身实践为例 | 孙嘉浩 | 北京体育大学 | 报告 |
ZⅥ-9 | 新时代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张晨阳 | 北京体育大学 | 报告 |
ZⅥ-30 | 当前中华绵缓健身运动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 | 陈晨垒 | 北京体育大学 | 报告 |
ZⅥ-38 | 新时代贵州苗族独木龙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研究 | 鲁林波 卜秀秀 李希颖 | 北京体育大学 | 报告 |
QI-6 | 中华武术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探析 | 苏俊瑞 | 北京体育大学 | 墙报 |
图文来源|中国武术学院
审核校对|时 婧
编辑制作|罗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