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动态

文武兼备,术道并重——推动中华武术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武术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给我校2016级研究生冠军班全体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坚持以落实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健康中国、文化强国战略部署为主线,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技赋能为引擎,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坚持传承、创新、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培养文武兼备,术道并重的卓越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人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1.弘扬办学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编创舞台剧《远征》2021年入选全国高校建党百年原创精品档案, 2022年获中国科协学风传承行动项目并入选北京市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案例。使党建和思政工作从指尖笔尖延伸到心尖。发挥出党建育人效果的乘数效应,成果传播的加法效应,立德树人的叠加效应,让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基因同频共振,讲好武术故事、民族故事、中国故事。挖掘学校70年办学红色基因、红色武术育人资源, 2023年建成红色武术文化长廊中华讲武堂贺龙班”10周年荣誉墙,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打造培根铸魂的红色武术文化教育园地。

f46cb4fb9c1e46bc9870b0f8b6dd67ab.jpg

8c7635b653004f60848f447dad435763.png749a9d08764f4bfc89d213a2eacf8b68.png

eab0463ffb1d41a0a7329fb84fcb245f.pngc4566977131c496e996671053c07ab80.png

efb3696286a34ff590594de056bc7be8.png

40013f0beab0479f8ddf22090d53a511.png955d7142185c4f5c948f760ac98e46bf.png

7b74f88354df472dbe55dd5adf16b040.pngf42ec86d58a74e15b239da1b960a9306.png



2.建设一流专业,打造一流教材

24式太极拳》入选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身心智慧:中国武术技艺道》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太极拳教学训练实践与理论》课程主讲教师荣获第四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特等奖,并入选全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服务平台(国家示范);《武术套路教学训练实践与理论》荣获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授课教师入选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入选新华网全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服务平台(省级示范),6门课程入选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首批在线开放课程。推进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教材与在线学习平台建设项目,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武术散打教程》《武术套路教程》《体育养生教程》《传统体育养生教程》等教材,其中《武术散打教程》已正式出版,并荣获2024北京高等学校优质本科教材。《武术技术推广系列视频教材》获  2024全球中文联盟数智化教学金课称号。

6d5c21acd3544e98b0f5dee3eaf4b56d.pngb993ee766bcd481ab63d630cc7e3a423.png

3a76adfe490e4297a529e34f50b42ed9.pngca8d5d1280f4464fafe7f0381715ab7e.png

396636fd4a3c4a9088d5fc9dc90e5d79.png

3.建设一流学科,推动成果转化

打造一流智库平台,建设全国首个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院正式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发挥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等智库功能,在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特别是中华武术走出去提供重要智力支持。

服务国家文化战略,出版发行《中华武术通史》(五卷),2021年入围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出版专项规划项目,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2023年荣获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正奖(国家奖),成为体育专业出版社和体育领域学术著作首获该奖项;编写《中国武术产业发展报告》(2021),实现了蓝皮书”“武术零的突破;《太极拳基本动作技术规范》,建立起太极拳行业新标准;发布了《太极拳知识全书》。承担国家重大出版文化工程暨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武术百科专题的编撰工作。《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是国务院持续支持的国家级大型出版项目,是列入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专栏重点著作,是新形势下构建中华民族优秀文明、提升国家整体文化形象,反映当代科学知识水平的重大基础性出版工程。

33c8a8049cf6486ba2b93bdcefcf93cc.png566bc58f2e914d0da1aef8833eea4869.png

575a51aff08e4583b8b7ae2685715eda.pnge1303159669b4600aae2e9b4bad0b151.png

d3f5dadcde0a49e9885ccb0fccf1549b.png72b74717e0ec477c95bd8563d1a1a798.png

177dcf2c259f421d9da91eb85a3d537f.png939e64783fe14c70b52f024c1df49fad.png

4.助力健康中国,推动全民健身

助力健康中国,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学院积极投身全民健身,主动服务社会,助力实现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推动武术与文化、科技、医学深度融合,组织专家开展联合研究,共同攻克学科发展难题,如运用医学研究传统武术促进健康、慢病防治、强心益肺、帕金森治疗等;结合中医理论,中国原创独具中医特色的水中运动疗法,针对残疾人的轮椅健身术等;结合社会学理论研究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社会机制等。与中科院健身管理局、恒源祥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共建。精准指导大众及特殊人群健身运动和康养,为社会提供优质健康管理服务。贺龙班社会志愿者团队荣获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奖。与妙峰山涧沟村共建探索中华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新道路,获2021年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三等奖。

新冠疫情期间,传播健身功法。学院教授相继推出22期与武术健身视频,经人民日报、新华社、学习强国等多家媒体和平台转载,点击量总计近亿次。创建两平米的健康直播间,累计直播百余讲,总计流量20+

3b199e6cf76342fbaa2f2d11644207e7.pnge20822bdb2a645619218c715430dbc66.png

6a8ed73a5a6749f0abd0169042385e13.pngdf662f828f314e4d9f7b59f540ba11dd.png

db2cc6b9027c4f83896212a598c66c46.png2dabb5c143d74e27ab070ce7426b0669.png

0e325ad2265e442081621e3db2504652.png

5.推动国际交流,促进文明互鉴

推动武术国际交流,举办北京体育大学国际武术比赛交流大会、国际武术发展论坛等国际武术竞赛和学术交流活动,培养长短期访学留学生近百人,为推动民间外交做出贡献,宣传推广讲好中华武术故事。

加强国际在线课程建设,承担上合组织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武术训练营18门国际线上课程的音像教材录制工作,承办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与合作中心线上团组武术教学项目,承担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太极拳健身与防身》课程、中国·东盟”“金砖国家国际组织、北京外交官体育系列活动等教学任务,多形式、多领域、多渠道、多频次的拓展国际办学视野。

编写《国际中文教育武术技术推广系列教材》(长拳、太极拳、南拳、散打、刀术),荣获2024年全球中文联盟数智化教学金牌项目和金课荣誉称号;出版发行8本外文(英、日)武术著作教材;《中华武术通史》(英文版)入选2022年度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

7c7860fc7a694f859592941fbf8bd4bb.jpg

f900d45828f6402fb9b346b3a6f4c087.pngadb3c1752e6c48c285d75188bfd87a7e.png

1e529cbf8c344d6185131b26c5861686.png2707413e0aa74677a7494b1ec00a5857.png



图文来源|中国武术学院

审核校对|海晟浦

编辑制作|罗子媛